- N +

AI绘画爆火,“一键生成”的版权问题谁买单?|荔枝时评

(作者守一,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,资深评论员;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、荔枝网独家约稿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)

  只需上传一张照片,选定风格,输入关键词,几秒钟后你就能得到一张与上传照片意象极为相似的艺术图画。这不是科幻电影,而是当前大火的“AI绘画”带来的视觉新体验。

  所谓AI绘画,当然不是机器真的能像人一样自主绘画,其内在原理还是算法。软件开发者需要收集大量的人类作品,让计算机对文字语言和图像进行关联学习,这样不断训练优化之后,AI软件才能根据给定条件“画出”图片。“一键生成”的低成本,以及 “开盲盒”般的新奇感,让AI绘画受到众多年轻人的追捧。

  AI绘画质量的高低,取决于算法的优劣和前期输入的图片够不够海量。可能的法律风险,首先就来自训练AI的图片库的合法性。据媒体报道,近期有插画师反映,原创画稿未征得同意就被一些AI绘画平台录入素材库;也有画家在微博上抨击盗用现象,“难道以后发图要打上满屏的水印了吗……谁也不想自己辛苦半个月磨出来的图被AI拿去当素材库了”。根据《著作权法》,若是开发者训练AI识别能力是出于科研目的,且画出来的图片不用于谋取商业利益,就不涉及侵权,但“不得影响该作品的正常使用,也不得不合理地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”。目前关于AI绘画的商用定义较为模糊,行业版权也处于灰色地带,而网络上有部分平台对用户使用AI绘画是收费的,是否涉嫌侵权,需要厘清和定性。

  同时,这种模糊性还体现在取证和追责上。因为法律并不保护画风等抽象的创意,保护的是作品呈现出的具体元素,比如不能直接把别人绘画中出现的人物直接复制。如果AI的“画作”高度抽象,让人看不出其“参考”的到底是哪一幅具体的画,那就很难界定侵权。即便原作者从中看到自己作品的“影子”,也很难主张维权。但是,如果算法水平不高,出现了具体元素的简单复制粘贴,那就属于很明显的侵权行为。

  除此之外,这种侵权风险,不仅存在于平台开发者,用户如果直接拿复制粘贴的作品去传播,也可能真如网友提醒的容易“吃官司”。事实上,为了规避风险,有些平台很精明地做了提醒,比如在用户协议中明文约定,“软件仅为测试,产出不得自行通过他人以任何方式或载体向第三方披露、提供、转发、传播和公开”。如果用户没有仔细阅读协议,一旦自行把AI绘画传到社交平台,就有可能踩了违法的坑。

  从用户角度来说,除了可能的法律风险,还需要提防的是隐私泄露。已经有少数使用过AI绘画的网友称其使用之后接到诈骗电话,怀疑是隐私被泄露。这种风险其实在使用各类APP时都可能遇到,但很多用户会在使用AI绘画时上传自己或者朋友的照片,隐私泄露的风险因而也更大。平台需要尽到保护数据安全的责任之外,用户自己也不妨多一分小心。

  提醒注意AI绘画的法律风险,并非是要对新生事物多加棒喝,这种探索可能拥有现在难以估量的意义,比如探究人工智能到底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接近人类的思维。科研无禁区,可是在其不成熟的时候如果大范围普及到社会甚至用于谋利,那多加一些反思,总不是坏事。


返回列表
上一篇:AI绘画“奇点”已至!人类画家努力数千年后,终于败给了人工智能
下一篇:AI绘画,偷窃艺术